一、 工作室主持人简介

赵浩政,女,汉族,中共党员,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景德镇陶瓷大学团委书记,国家二级职业指导师。曾获评江西省“最美辅导员”、“江西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入围奖、“江西省高校学生公寓管理先进个人”、江西省“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校“优秀班主任”、“优秀辅导员”、“优秀团干”、“优秀党务工作者”、“教书育人先进个人”、“就业先进个人”、“征兵先进个人”、“先进工作者”等荣誉表彰30余项。主持省级、市厅级、校级项目20余项,其中省级项目5项,市厅级项目5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曾荣获“江西省高校公共安全教师骨干教师教学能力展示”二等奖、江西省高校辅导员论文评选二等奖,江西省高校辅导员工作优秀博文二等奖,市社联“习近平文化思想大家谈”征文三等奖等。
二、工作室简介和定位


“青木向阳”辅导员工作室于2022年成立,是景德镇陶瓷大学首批辅导员工作室。工作室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托景德镇陶瓷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全国设计学A-学科优势,以价值教育为核心,以“六有”学生管理理念为抓手,围绕“六项”铸魂工程,专注辅导员自身成长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价值引领。在习近平总书记“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的主旨引导下,充分挖掘、培育和发挥美育在大学生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探索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和方法,引领广大学生走好青春路,促进师生间的学习与交流、合作与发展。
三、 工作室的建设情况
(一)基本情况
工作室起名“青木向阳”,“青”为青年、青春、力量;“木”为大学生成才;“向”意为向日葵、温暖有爱、执着信念、蓬勃向上;寓意青年大学生沐浴阳光、追逐梦想、茁壮成长。教师是太阳下最光荣的职业,预示着全体成员将以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坚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以理论武装、课堂教学、队伍建设、日常教育为着力点,不断提升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工作室从“引领、榜样、育人、服务”四个方面不断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后一公里。在成立之前主持人和成员已经开展了相关实践和探索研究,经过学校三年的支持建设,现已成为了建设方向明确、特色鲜明、有一定影响力的辅导员工作室,形成了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育人活动品牌,培育了一批在校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优秀辅导员,也出了一些成果。
(二)建设内容
工作室的建设围绕“六个”工程展开,通过强化政治素养、提升专业素养、增强凝聚力、树立典型、打造品牌和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工作,不断提升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工作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提供有力保障。
强基铸魂工程:工作室将理论学习常态化,设立固定的学习时间,组织辅导员深入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和理想信念教育,强化辅导员的政治素养和职业道德,铸就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核心价值观。组建了学生“党史宣讲队” “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团”“迷彩绿宣讲队”,深入学生班级、支部、校外社区等开展宣讲上百场。在公众号上开辟了“行道者.众”专栏,举办“青年思享会”20余场,“历史指引方向,理论点亮青春”读书研讨会30余次。邀请“全国劳动模范”丁来保来学院讲座,邀请第二届全国红色故事“金牌讲解员”孙艺为宣讲队授课,用榜样力量激励青年。

素质提升工程:举办了数期辅导员成长沙龙、班主任沙龙,组织辅导员定期集中业务学习,开展“思政面对面”“辅导员赋能”工作研讨。积极探索“辅导员思政+专业”模式,支持辅导员参与学术研讨会、论文发表等活动,鼓励辅导员参与学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提升辅导员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以适应新时代学生工作的需求。


凝心聚力工程:通过建立辅导员之间的定期沟通交流机制,分享工作经验和心得,组织辅导员户外拓展等团队建设活动,增进辅导员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形成团结一致、共同奋斗的良好氛围。通过举办“唱校歌、铭校训、颂党恩”合唱展演活动、“致青春 艺起向未来”迎新晚会、趣味运动会、“毕业嘉年华”等大型集体活动,增强学生感知校园文化、知校爱校荣校的情怀,增进学生与学校的情感。
典型选树工程:在学生中广泛开展各类典型选树,发挥榜样引领作用,激励学生向先进看齐。通过校园媒体、社交媒体等渠道广泛宣传典型事迹,营造学习先进的良好氛围。


品牌引领工程:打造青木向阳工作室的品牌形象,提升其在学生和社会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打造了“一月一品” “退伍大学生之家” “团建工作坊”“艺心前行”朋辈帮扶工作坊等思政品牌,开展了“艺术党课”“书记院长茶咖会”等品牌特色活动。


润心赋能工程: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成长需求,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支持和赋能服务。定期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开设“心绪漫步”专栏,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提升自我调试能力。设立谈话室,组织成长赋能活动,举办“心生力量,破冰启航”心理素质拓展活动、“心光坦荡,育你同行”心理委员及寝室心理气象员培训、“12.5要爱我”活动等,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艺术赋能心理工作的实践
四、工作室建设的优势和特色
(一)工作室具备的优势
场地有保证:在学校学院高度重视和支持下,工作室设置了线下阵地和线上阵地。线下阵地面积达120余平方米,配备了电脑、打印机、智能投影等设备,设置了阅读区、谈话区、交流区、会议区等多功能分区。固定的场地为辅导员和学生提供了稳定的学习和交流环境,能够更好地发挥育人功能,促进工作室队员的成长。线上阵地主要是打造了“陶大设院青年”“青木向阳”两个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公众号,开设了“学长说”“青年宣言”“读书研讨”等专栏,深受学生欢迎。
团队合力强:工作室主持人扎根一线工作20余年,潜心育人,用心用情用爱呵护学生成长。工作室的成员来自三地五所高校,包含了不同学历、年龄、职称层次,已经形成了有序的梯队式结构。团队凝聚力和向心力强,已形成较好的合力。此外工作室拥有强大的专家指导团队,有博士生导师2人,省级人才3人,他们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专业有特色:工作室辅导员专业跨多个学科多个专业,还有海外留学辅导员和博士学历辅导员,这样的组合能够更好地发挥辅导员的专长,也有利于给同学们提供更全面、更专业的指导和帮助,帮助学生成才成长。工作室立足学院专业特点,探索“三全+美育”育人模式,开展各类以美培元、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启德的美育校园文化活动,将美育滋养、内化到学生工作的各个环节。
(二)工作室特色
聚焦价值引领,品牌工作亮点纷呈
工作室坚持价值引领,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红色文化为根基,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打造特色的品牌工作。“退伍大学生之家”实现了退伍大学生百分百就业;“艺心同行”工作坊深受学生欢迎;“艺术党建进乡村”“书记院长茶咖会”受到多家省市媒体关注。
聚焦学科专业,学科竞赛蔚然成风
工作室紧密围绕学科专业,积极搭建学科竞赛平台,鼓励和指导学生参与各类学科竞赛活动。通过组织赛前培训、模拟比赛、经验分享等活动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近三年,本科生在国家级专业学科竞赛中获奖213项,研究生发明和实用新型等专利近200项。2024年荣获第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国家级银奖1项,创新大赛国家级银奖2项铜奖1项、省级金奖2项银奖1项。


聚焦职业能力,团队建设成果丰硕
工作室注重加强团队建设和职业能力培养,注重辅导员传帮带,努力帮助年轻人成长。团队政治素质过硬,作风踏实,业务精良。近三年团队成员荣获“江西省最美辅导员”、“江西省微团课大赛”二等奖、“江西省红色动漫创作大赛”二等奖,“江西省党史故事宣讲”三等奖等省级表彰和获奖10余项以及校“最美辅导员”、“优秀班主任”等校级表彰和荣誉10项,主持省级课题5项,市厅级项目4项,校级课题5项,撰写论文10余篇。培养的学生荣获2023年“全国五一巾帼标兵”、“江西省优秀共青团员”荣誉称号。
聚焦学生成长,朋辈互助办法多多
工作室始终关注学生的成长需求,通过实施朋辈互助计划,搭建学生之间的互助平台。成立了“艺心同行”朋辈帮扶工作坊,选聘“朋辈”学生辅导员、“教学信息员”、“心理委员”等,加强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能力,形成了浓厚的学生之间互助氛围,学生的成长速度和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聚焦红色文化,传承实践文化浸润
工作室将红色文化传承作为重要任务之一,通过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参演红色文艺演出、聆听红色文化讲座、开展红色主题设计创作和实践活动等方式,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为学生成长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近三年指导学生开展“艺润乡村”实践活动数十次,获江西省高校“红色走读” “红色云游”“红色动漫”等省级以上奖励十余项。

工作室辅导员导、演红色演出
党史宣讲队实践活动



开展红色主题设计创作
五、工作室建设的未来规划
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老师为成长指引,切实践行“四个相统一”“六个下功夫”等,努力做好“四个引路人”,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贡献赤诚和力量。通过工作室建设,合力打造辅导员队伍共同体,实现“三个力争”。力争有效推动本室全体成员的专业成长,形成人才梯队,更好推进辅导员队伍三化建设;力争在引导和调动学生主动发展方面取得突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育人质量;力争形成操作性强、可推广的辅导员工作室建设的经验与品牌,彰显我校的实力,提升我校的美誉度。具体目标是:搭好一个平台,凝聚一支队伍,出好一批成果。把工作室建设成为辅导员学习研究、创新工作的平台,为每个成员提供发展的平台。积极发挥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使工作室成员尽快成长为辅导员队伍中政治坚定、能力突出、作风过硬的行家里手和优秀标兵。注重工作室的研究理论成果向实际工作的指导转化,成员创作一系列思想政治教育及价值引领的工作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