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学生工作部(党委研究生工作部) 学生工作处

辅导员工作室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队伍建设 辅导员工作室 正文

景德镇陶瓷大学语润心智辅导员工作室

发布时间:2025/11/07 22:28:38 浏览:

一、工作室主持人简介

张毅蕾,2009年9月至2013年12月,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2013年12月至2023年12月从事党风廉政建设工作。2023年12月至今,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长期以来,共发表各类核心论文、省级论文2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女性视角的现当代文学艺术研究》一部。主持完成省部级课题2个,主持完成市级课题4个,主持完成校级自选课题1个。

二、工作室简介和定位

文化传播学院“‘语’润心智”工作室是我校2024年3月由学校立项建设的辅导员工作室之一。工作室以学生和辅导员为“双主体”,构建“师生成长共同体”,以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建设为“引擎”,促进辅导员成长内生驱动力,不断提升辅导员工作能力水平。工作室以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为努力方向,打造体系完善的育人平台。工作室专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才培养”中的新要求和新困惑,以理论研究和理论宣讲为双抓手,聚焦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和前沿学术知识,积极融合传统文化的精髓,发挥“教师主体”(包括工作室成员、学业导师、行业大家、优秀校友等)和“学生主体”“相向而行”的作用,多维度开展面向学生的理论宣讲、论坛讲座等思想价值引领工作。

三、工作室的建设情况

工作室通过“宣讲+”的模式,发挥理论宣讲的主渠道,聚焦学生在学业成长、职业规划等方面的困惑。立足学院专业特点,发挥学业导师的指导作用,强化学生专业自信心;立足思想政治引领,发挥辅导员的牵引作用,塑造学生坚定的思想意志力,促进青年学生政治素养和专业素养双提升,真正践行“绵言细语,润物无声”的工作理念,实现“启智润心”的目标,从而全面服务培养担当民族伟大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时代使命。

工作室标志设计:

结合学院专业特点,聚焦理论宣讲主阵地,瞄准思想引领主要目标,立足“启智润心”主方向,设计了工作室的标志,如下:

目前,针对工作室的LOGO设计和工作室的理念推广,工作室围绕标志建设,申请了外观专利,并具化到茶杯这一具体产品在学院推广使用。


 

                                                                                  “‘语’润心智”工作室建设规划图





(一)队伍机制

1.队伍建设。以景德镇陶瓷大学文化传播学院辅导员为核心成员,全力推进工作室队伍建设,打造一支既有专业背景,又有经验和能力的德才兼备,结构合理,动态平衡的高质量复合型辅导员人才队伍。


2.制度建设。根据工作要求,制定《文化传播学院“‘语’润心智”工作室建设与管理办法》《文化传播学院开展辅导员能力提升交流分享会方案》等,完善相关体制机制建设,包括组织管理、成员评估与考核等方面,推动工作室规范化、常态化建设。

3.任务规划。根据工作实际和工作室成员分工,梳理建设任务,实现挂图作战,明确责任人、完成时间和具体的成果形式,确保工作任务落实落细。进一步全方位推动提升育人实效、培育精品项目、开展学术研究、打造优秀团队、加强经验推广。


(二)理论研究

围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突出问题和难点问题定期开展理论知识学习与研讨,创造性的开展理论学习。同时,引

入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成为工作室的顾问指导,系统化、常态化地开展理论研究。贴合自身建设发展,初步构思围绕以下方面开展理论研究。

1.思想品德教育。为更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工作室将着力加强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更好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全面发展的个体。工作室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研究——以江西红色文化为例》为题积极申报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课题。同时,结合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难点问题,充分挖掘传统文化元素,以《论传统文化对大学生乐观主义精神的培育--以苏轼词为例》积极撰写理论文章,为推动思想品德教育取得更好实效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2.心理健康教育。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密结合我院学生工作特点,努力探索心理健康教育+思政育人新路径新方法。工作室下设以“语言”与“心灵”之“语心”二字为名的“语心桥”心理辅导站,旨在搭建一座连接学生心灵与外

语学习、生活的桥梁,通过专业的心理辅导与咨询服务,不断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打造正面引导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拟开展大学生乐观主义精神培育方面的课题研究,更好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成人。



3.职业规划教育。旨在解决如何提升在校大学生群体职业

生涯规划能力、职业胜任力、学业适应能力和就业质量等问题,以提升辅导员职业生涯教育能力、就业指导能力为目标,推动辅导员工作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同时,也致力于探索构建职涯就业指导全矩阵,为学生就业指导提供创新思路。

四、工作室的建设情况

(一)工作室所具备的优势

1.工作室建设方向清晰,理论基础充分。工作室聚焦理论宣讲的主要发展定位,多维度多形式开展内容丰富的理论宣讲,同时,进一步强化理论研究,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研究——以江西红色文化为例》为题积极申报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课题以及省党建课题,结合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难点问题,充分挖掘传统文化元素,以《论传统文化对大学生乐观主义精神的培育--以苏轼词为例》积极撰写理论文章,为理论宣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工作室建设专家化程度高,优势显著。工作室主持人多年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长期以来,共发表各类核心论文、省级论文2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女性视角的现当代文学艺术研究》一部。主持完成多个省部级、市级、校级课题。理论水平高,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用心践行立德树人。工作室其余3名成员工作性质布局合理、分工明确,组成阵容强大。成员具有丰富的学生教育管理经验,对学生的日常行为养成、思想动态具有很好的了解和把握,能够在工作中将理论与实践融通。同时,工作室引入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成为工作室的顾问指导,系统化、常态化地开展理论研究,整体建设专家化程度高,优势显著。


(二)工作室所具备的特色

1.理论宣讲发挥辅导员的“思想引领”作用。发挥骨干辅导员的经验优势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引领作用,开展全方位的思想政治引领工作。工作室成员结合各自分工,着重围绕从党的最新政治理论、党建团建、学风建设等方面开展理论宣讲,为辅导员育人工作分类指导提供理论和现实依据。

发挥学业导师的“成长指导”作用。积极发挥学业导师在同学们学业指导、专业辅导、学术引领、职业规划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专业宣讲,鼓励同学们学习更多专业知识,加强与学业导师的全面互动,全面提升专业学习能力。

发挥朋辈之间的“带动”作用。充分利用学院推出的“每月之星”同辈资源、青春榜样等群体,发挥朋辈之间的“带动”作用,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思想上的困扰,营造积极向上的成长氛围,激发学生向上的动力和内在潜能。


发挥线上宣讲的“补充”作用。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网络育人活动中,用好各类网络直播、微视频等线上教育资源,开启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宣讲,表达青年态度,传递向上力量。

2.实践创新。抓好入学教育、毕业教育两头,拟开展“清”言细语清廉教育活动品牌。将“廉洁教育”纳入“新生入学教育”范畴,教育引导新生培养廉洁自律意识,涵养求真务实、团结奋斗的时代新风。同时,综合通过理论宣讲,观看警示教育片、专题讲座、微党课等形式开展毕业生廉洁教育,引导毕业生进一步筑牢思想防线,守牢纪律底线,永葆健康向上的人生

追求和清正廉洁的工作作风,规划好人生发展的每一步。

3.成果转化。积极发挥公众号的宣传作用。以“陶大外院”微信公众平台为依托,开设“外院每月之星”、“研途有语,逐梦同行”等栏目,定期推送工作室相关建设成果,吸引学生的关注,最大限度地提升工作室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打造全方位育人格局,有效发挥理论研究的推广作用。将工作室在思想品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规划教育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通过课题申报、论文发表等方式进行推广。

五、工作室建设的未来规划

下一步,工作室将切实立足本工作室的建设理念和建设目标,积极加强队伍自身建设,不断提升工作能力水平,加强实践成果产出,鼓励工作室成员积极参与到大学生思想政治研究的教学、理论研究、课题研究、挑战杯实践项目等工作中来,真正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同时,工作室还将充分结合学院学生实际,发挥学业导师的学业引导和朋辈之间的激励作用,不断推出形式多样的理论宣讲活动,增强活动吸引力,全面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