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讲党史微课堂|第92讲:传承大庆精神 凝聚奋进力量
发布时间:2023/03/29 22:15:13  浏览次数: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充分发挥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引领作用,党委学工部 、团委在全体辅导员中开展“辅导员讲党史”微课堂100讲,将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党史知识、党史小故事等内容进行播讲。

主讲人:郑福太

郑福太,男,汉族,中共党员。景德镇陶瓷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院专职辅导员。

传承大庆精神 凝聚奋进力量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毛主席亲手按动电钮,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冉冉升起。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真正当了家做了主,成为国家的主人。

然而对百废待兴的新中国来说我国石油工业基础却十分薄弱,1949年石油产量仅为12万吨,这无异于杯水车薪。一顶"贫油"的帽子,压得国人喘不过气来。西方国家借此对我国实施石油禁运,妄图扼杀红色政权。1959年9月26日在黑龙江省大同镇发现了大油田,因恰逢建国十周年大庆,就命名为大庆油田。虽然发现了油田但是如何开采却成了问题,面对重重困难,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使命感,把几万会战大军集结在松辽大地上,打响了一场中国石油人必须打赢的战役!

寂静的荒原沸腾了,声势浩大的誓师大会,更是将人们的斗志激发到了极点。铁人王进喜一句“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言壮语,更是感动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国人。

1960年,王进喜率领1205钻井队从玉门日夜兼程奔赴大庆开发油田,打出了大庆第一口油井,并创造了年进尺10万米的奇迹。油田开发初期的艰苦岁月中,工人们风餐露宿,以人力搬运钻机,破冰取水,保证开钻,王进喜和工人们为了压下井喷奋不顾身地跳进齐腰深的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混凝土。

到1963年底,大庆油田累计生产原油1155万吨,我国石油因此实现基本自给,一举甩掉了"贫油"的帽子,真正为国家争了光,为民族争了气!王进喜和他的工友们以及60多年来几代大庆人艰苦创业、接力奋斗,在亘古荒原上建成我国最大的石油生产基地。

为什么能在恶劣的环境中毫不气馁?为什么能在极限的条件下打赢会战?因为石油人身上流淌着激情的血液,心中鼓荡着创业的豪情。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大庆精神是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概括起来就是"爱国、创业、求实、奉献"。这八个字绝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是我国石油工人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是大庆精神的浓缩和升华。砥砺前行的大庆人,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什么叫爱国主义,什么叫爱国精神,什么是创业精神。“创业”不是简单的创造一项事业,建设一个企业,完成一项工程,大庆人把创业变成了一种精神,一种动力,一种享受,一种成就。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精神,一部艰难的创业史,一代又一代创业人胸怀报国情、追逐石油梦,一个个油田相继投产,一个个炼厂拔地而起,一条条管道延伸四方,绘就了一幅新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的斑斓画卷。

新中国要发展,要强大,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就需要把大庆精神用到实际工作中去,用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去,用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中去。

版权所有 © 2010-2015 景德镇陶瓷大学学生工作部(处)

 
学生工作处办公室:0798-8499625 微信公众号:陶大学工
  地址: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湘湖镇 邮编:333403
技术支持:景德镇陶瓷大学移动互联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