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讲党史微课堂|第87讲: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
发布时间:2023/03/29 22:00:14  浏览次数: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充分发挥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引领作用,党委学工部 、团委在全体辅导员中开展“辅导员讲党史”微课堂100讲,将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党史知识、党史小故事等内容进行播讲。

主讲人:马炎炎
马炎炎,女,汉族,中共党员,现任景德镇陶瓷大学学工处学生科专职辅导员。2021年9月起参加工作至今,先后荣获校2021年景德镇陶瓷大学共青团微团课大赛(青年教师组)二等奖、景德镇陶瓷大学2021年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三等奖等荣誉称号。
一寸山河一寸热血,一抔热土一抔魂
鄂豫皖三省之间绵延800里,有这样的一座山,她虽高耸不如珠峰,巍峨不如昆仑,险峻不如华山,闻名不如泰山,但她却是一座红色的山,一座革命的山,她就是大别山。她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是红军的故乡,更是将军的摇篮。这里是中国敌后抗战的模范区,也是解放战争伟大转折发生之地。1921年,从陈潭秋成立第一个党小组开始,到1949年,为期28年的革命斗争过程中,这里先后有2000多万人参加革命,近百万人英勇牺牲,走出了230多位将军,可谓是村村有烈士、户户有红军,山山埋忠骨、岭岭铸忠魂。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大别山军民在党的带领下,创造了28年红旗不倒的革命奇迹,孕育了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奋进、勇当前锋的大别山精神。

他叫吴焕先,是大别山精神的代表人物之一,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和红四方面军的创始人之一,被誉为红25军的军魂。他18岁加入中国共产党,抛家舍业带领农民闹革命,他的家庭中,受其牵连,惨死在敌人的屠刀之下有老少六人。他的母亲,听说红军断粮多日,就把沿街乞讨得来的粮食送到了红25军的军部,而自己却活活被饿死在自家的门缝里。1935年8月,在红25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的前夕,吴焕先为掩护主力部队突围而壮烈牺牲。

1947年7月29日,在鲁西南前线指挥作战的刘伯承和邓小平,收到了毛泽东的紧急秘电,信中说,现陕北情况甚为困难,希望刘伯承、邓小平率领部队尽快向大别山跃进,以协助陕北打开局面。“双流何处耸崔巍”,大别山的险峻与巍峨横亘眼前。大军在黄河南部向中原进发的途中,蒋介石集结兵力,企图围攻刘邓大军于黄泛区。宽20多公里的黄泛区,遍地淤泥,行军时速十分困难。为了减轻负重,战士们不得不炸毁用生命换来的武器。邓小平说:“我们就是空手走到大别山,那也是胜利”。

狭路相逢勇者胜。8月27日,刘邓大军全部渡过淮河,像一把利刃插进了国民党统治的心脏地区,胜利完成了千里跃进大别山。挺进大别山后,刘邓带头执行群众纪律,时时处处关心群众的利益。有一位老乡主动把自家的锅借给部队,刘邓二人亲自赶往老乡家感谢,看到老乡家里实在艰苦,临走时偷偷留下两枚银元。大别山精神所蕴含的不仅仅是红军战士的革命理想,更是军民团结一致、万众一心的磅礴伟力。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一心,勇当前峰,这是对大别山精神最好的概括。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到安徽考察调研时曾深情地说:“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大别山军民浴血奋战,前赴后继。革命斗争不断,革命火种不灭,创造了28年红旗不倒的革命奇迹,孕育了彪炳史册的大别山精神。我们要沿着革命前辈的足迹继续前行,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地传下去。

新中国成立后,大别山儿女,在大别山精神的鼓舞和激励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在脱贫攻坚战中勇当先锋、团结一心,摆脱了贫困的面貌。我们要铭记大别山的革命历史,弘扬大别山的精神,让党旗飘扬在大别山上。

青年学子们,百年党史中有我们从哪里来的精神密码,有我们走向何方的精神目标。作为青年一代,我们更应当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心怀“国之大者”,担当民族复兴重任,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版权所有 © 2010-2015 景德镇陶瓷大学学生工作部(处)

 
学生工作处办公室:0798-8499625 微信公众号:陶大学工
  地址: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湘湖镇 邮编:333403
技术支持:景德镇陶瓷大学移动互联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