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搜索信息:
校优秀班主任 | 设计艺术学院:许文静、殷俊、苏杰、王璐
发布时间:2024/12/09 10:22:19  浏览次数:

编者按:心中有爱、眼里有光、肩上有责。近日,景德镇陶瓷大学党委公布了2023—2024学年度“最美辅导员”“优秀班主任”推选结果。他们的身上展现了新时代陶大辅导员、班主任昂扬奋进的精神风貌和潜心育人、敬业爱生的工作风采。今天,小编带您结识设计艺术学院“优秀班主任”许文静、殷俊、苏杰、王璐,一起来看。

许文静:从学姐到优秀班主任

许文静,女,中共党员,设计艺术学院专职辅导员, 2021级视觉传达1-4班、23艺术设计2班的班主任。先后获得第31期全省高校辅导员培训班“优秀学员”、校微团课大赛青年教师组二等奖、校党支部书记党务技能竞赛三等奖、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三等奖、校最美辅导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

2020年在学校入职后,从学姐到辅导员再到班主任,许文静在与学生的陪伴中解锁了人生新角色。在许文静的陪伴下,学生也明白了何为责任、何为担当,如何在成长的路上不断自我超越。

工作四年以来,许文静用心用情,全过程、全方位培养学生,入学教育、开班会、查宿舍、带学生出早操、与学生谈心谈话、一线实践。她立足学生现状,设计学生成长档案,一对一指导学生运用生涯规划的理念与方法,做出职业选择,很多学生说:“静静老师不仅大学四年在生活上照顾我们,更在专业上陪伴我们找到职业方向。”

在日常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观察、聆听、一对一地交谈,是许文静与学生相处时最常用的方式。她针对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对症下药,一生一策,以“525”心理活动月为契机,开展班级心理素质拓展,提升学生的心理韧性和自我调节能力。

大学是许多学生第一次离开家庭、独立生活的重要成长阶段。不少学生的父母时常担心学生,打电话找班主任了解在校情况。许文静深刻认识家校沟通的重要性,她不仅定期向家长汇报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情况,更将心比心地缓解家长的焦虑情绪,努力构建一个让家长放心的沟通环境。

和家长的交流不仅能够更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动态,还使许文静有机会深入了解学生的想法与感受。这种联系慢慢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建立起畅通的双向沟通和信任的机制,共同助力学生的健康发展。

“通过上学期跟您沟通解决学科作业问题之后,她对您也更加信赖了,感谢您对孩子的支持与鼓励,她有很大的变化,能遇到您是她的福。”许文静经常收到来自家长的感谢,这种不期而遇的温暖,是她不断激励自己用爱关心每一个学生成长的力量来源之一。

许文静在坚守与奉献中与学生共成长,在今后的道路上,她将继续用一颗从我做起的诚心,一颗关爱学生的爱心,一颗干好学生工作的信心,在平凡的班主任岗位上做出幸福感,让学生的青春绽放绚丽之花。

殷俊:点燃学生心中的火焰

殷俊,男,陶瓷文化高等研究院平台推广中心副主任。21级公共艺术1、2班,产业陶瓷1、2班班主任。曾荣获校“平安建设先进个人”“优秀班主任”等荣誉。

以“凝聚力”塑造班集体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过: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点燃火焰。这是殷俊一直坚持的教育理念。2021年8月,殷俊担任设计艺术学院21级公共艺术1、2班,产业陶瓷1、2班班主任。自此,开始了一段与学生共同成长,共同进步的时光。他深知,教师是学生心里的一盏灯,要不断发光发热才能为学生们照亮前进的道路。

作为一名班主任,他明白要管理好班级,打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同学之间相处融洽需要激发班集体的“内驱力”,需要班干部发挥带头模范作用,更需要班集体的“凝聚力”。因此,他通过“谈心谈话”等方式,了解学生校园生活情况,了解学生学习动态,为学生“量身定制”学业规划,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让学生更加明白自身优势,补齐自身“短板”。

以“能动性”提高学习兴趣

专业学习是学生的重中之重。殷俊经常叮嘱学生们要加强自身的专业水平,不仅要掌握好专业知识,还要找到自己的兴趣点,从而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为了鼓励和帮助考研的同学,殷俊在班级中建立了考研学习小组,为学生们分析历年考研趋势、对专业方向选择等问题答疑解惑。

“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前行”。2022—2023学年下学期,殷俊所带班级转来一位新同学,该同学由于身体原因,休学一个学期,落下了十几门课程。学习进度的落后使这位学生失去信心,殷俊主动与家长保持联系,共同积极处理、安抚学生不良情绪。同时,安排班委组成“帮扶小组”“多对一”地帮助该学生。经过不断地支持和鼓励,这位学生重新燃起了学习的热情,已经重修补考并且通过了十几门科目,赶上了学习进度。

以“温度”关心爱护学生

新学期伊始,殷俊都会召开班会,一方面了解学生们的动态,另一方面也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他十分重视班级建设,培养班干部的组织力和执行力,督促班干部在班级中能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加强班委之间的协调力和凝聚力。“作为班干部,就要多帮助同学们,为同学们服务”,这是殷俊常对班委的叮嘱。

2024年暑期,班级中留校复习考研的一名学生在学校附近发生了交通事故,被紧急送往医院救助。得知此消息,殷俊第一时间赶往医院,并联系学生家长、帮助办理入院手续。该同学脑部受到撞击,颅外出血,呈现短暂性失忆,需要住院观察。殷俊在医院悉心陪护多天,直到该学生脱离危险,出院休养恢复。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殷俊始终坚持认为,教育的形式不是“墨守成规”,教育的方式不是“刻舟求剑”。教育事业始终要有爱心和热心;始终要有不断进取的激情;始终要有与时俱进的行动和思想。只有用饱含热情的心去关心、爱护学生,才能点燃他们内心的火焰。

苏杰:亦师亦友亦真情

苏杰,汉族,中共党员,党委学生工作部辅导员,设计艺术学院22视传1-7班班主任。曾获得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二等奖、全省高校辅导员培训班“优秀学员”、校“优秀共青团干部”等荣誉称号。自2022年工作以来,从学生宿舍到办公楼、从教室到运动场、从食堂到课堂,苏杰的身影随着时间穿梭于校园的每个角落。上千次谈话、近千个日夜相守、对163名学生的用心陪伴,经过不断的实践摸索,苏杰更加明白班主任作为一名“引路人”的重要性。

“是师生亦是朋友”

如何让学生更认同班主任的身份与工作?是苏杰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以人为本”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这需要对本职工作有真诚热爱和全情投入。苏杰注重与学生在情感上的交流——情是师生交流的纽带。“我负责的学生今年已经大三了,见证着同学们从最初的稚嫩与懵懂,逐渐成长为坚强、勇敢、有担当的青年。”提及学生,苏杰十分自豪。

在这三年中,有学生因转专业而纠结不已,有学生因宿舍关系而烦恼,有学生因考研与否而焦虑不安……每每遇到这种情况,苏杰都会及时了解、适时跟进。在他看来,学生愿意与他进行倾诉,这是一种认同的体现。“今天有空来聊聊天吗?”“最近学习生活感觉怎么样?”......在苏杰看来,虽然日常工作较为繁忙,但他会抓住每一个与学生谈心谈话的时机,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并将谈话情况详细记录。“老师,您什么时候有空,我想和您聊聊。”慢慢的,学生们开始主动与苏杰预约时间,倾诉当前烦恼,畅谈未来规划。“只有从学生的视角去看事物,才能增强与学生的耦合性。”这是苏杰与学生相处的一个小技巧。

 “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陪伴学生一起成长,是苏杰最快乐且自豪的事情。“一个优秀的班集体会充满向阳向上的力量,带动大家克服成长道路上的困难和阻力”,苏杰召开班会时常常强调,“要在班级建设的日常点滴中养成和塑造”。


“作为班主任,要尽量让有意义的事情变得更加有意思。”苏杰所带班级作为全校“红色班级”创建试点,他致力于将红色文化融入学生的专业学习生活全过程。他坚持“一个都不能少”和“在参与中提高能力”的方式,先后组织全体学生开展红色走读、“党史故事人人讲”主题班会,让每一名学生都成为主角,在参与体验中收获提高。在一次次谈话、一场场班会、一个个活动中,苏杰努力做好学生的青春引路人。他说:“每当教师节收到同学们的祝福,深入寝室时收到同学们的零食‘投喂’,联系家长后收到家长的感谢短信的时候,与学生相处的点点滴滴给了我坚守和胜任工作的勇气与决心。”

“有付出更有收获”

学生工作既要抓大、也要抓小,是苏杰一路以来的工作体会。“要做到以诚相待,给学生最细致的点滴关爱,以平等和尊重的原则,面对每一位同学。”苏杰从不以教师权威自居,而是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们交流。在班级建设中苏杰,注重班委素质能力提升,在工作中辐射班团、服务群众,引导集体凝聚,扎实学风建设。通过班委能力提升培训、班委述职、班委满意度调查等方式 ,培养“日常工作做得好,重要时候靠得住,关键时刻顶得上”的学生队伍。

除了整个专业班级的建设,每位学生的健康发展也是重中之重。苏杰会主动排查学生情况,以便及时做好工作研判。辅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帮助学生规划未来发展,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协调学生之间的矛盾,定期与学生谈心谈话,到宿舍课堂了解学生日常……慢慢地,他与学生打成一片,与家长成为“盟友”。谈及与学生的相处,苏杰感慨道:“这是一段互相陪伴成长的旅程。”在这过程中,苏杰也收获良多:“我收获了来自学生们的关心和祝福,与学生谈话中的产生的思想碰撞,还有从学生们身上学到的新知识、获取的新视野。”班主任工作因此也变得生动有趣,也成为激励苏杰不断前行的力量源泉!

王璐:用“爱心”和“耐心”助力学生扬帆远航

王璐,博士研究生,设计艺术学院23级数字媒体艺术1-4班班主任。艺术与科技教研室专业教师;目前从事数字化艺术设计相关领域的研究及教学工作。

2023年9月,王璐开始担任班主任,“给学生一片绿地,他们会让它春意盎然”是王璐的工作理念。她深信“爱心”和“耐心”是与学生相处最有效的方法。

在班级管理方面,王璐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耐心,她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及时给予关爱与引导,大一初期帮助学生减轻远离家乡、初入校园不适的困惑与烦恼。在这个过程中,她不仅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家庭背景,而且为每位学生商讨定制“成长计划”。在她的班级里,学生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形成了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的良好班风。

王璐善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她鼓励学生敢于提问、敢于探索,让学生在大学校园的舞台上展现自我、挑战自我。在她的引导下,学生们不仅学业成绩显著提升,在综合素质上更是实现了全面发展。此外,她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和良好的沟通,共同探讨学生的教育、成长问题,分享教育心得。她以开放包容的态度接受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努力构建家校共育的良好环境。

“老师!我的人工耳蜗掉进冲水马桶里不见了!”2024年3月的一天,王璐在外出办事的路上接到学生发来的求助信息。王璐清楚人工耳蜗的重要性,深知事情的紧急,于是立即联系学校物业帮助打捞并返回学校。在学校多方共同的不懈努力下,为学生找回了人工耳蜗,事后家长来电表示:“感谢学校和老师挽救了孩子和整个家庭,否则整个家庭便是雪上加霜。为孩子有这样的好老师感到高兴!”

王璐常说:“我是23数艺所有学生的‘家长’,家长在自己孩子遇到困难时是不会袖手旁观的。学生的成长将是自己一生的荣誉和财富。”在她的引领下,学生们不仅学会了知识,更学会了如何做人、如何面对生活的挑战。她秉承着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力量的信念,用“爱心”和“耐心”助力学生扬帆远航。


版权所有 © 2010-2015 景德镇陶瓷大学学生工作部(处)

 
学生工作处办公室:0798-8499625 微信公众号:陶大学工
  地址: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湘湖镇 邮编:333403
技术支持:景德镇陶瓷大学移动互联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