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我校心理健康四级预警体系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有效干预心理危机事件,健全心理危机预防和快速反应机制,完善我校心理危机工作预案,营造和谐安全的学习和生活秩序,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于2023年2月中下旬开展了心理健康四级预警体系工作人员的系列专题培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曾巧莲,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专职教师韦莺、郑海林对各学院(系、部)心理辅导员进行了相关心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__local/2/D2/F9/D8865B6278400DD526F3551E6DC_A1492282_11B19.jpg)
韦莺从如何开展学生心理危机普查工作角度出发,围绕学生心理安全教育、预防、甄别、筛查、关注等方面进行了专业讲解。她指出,辅导员在工作中要做到“润物细无声”,在采集学生信息时要把握好“黄金15分钟”,谈话要“由浅入深”,切忌“目的性过强”;其次防止学生出现“因病获益”情况,不回避探讨突发状况问题,建构学生关于心理健康问题的正确认识;最后一定要做到黄金结尾,鼓励学生,予以期待。
![](/__local/6/D7/7B/FEE615459BB85BB7392DC4C69DA_7D26697E_EAB8.jpg)
郑海林针对四级预警体系工作人员培训问题,分别从管理条例、工作职责展开专题培训。心理辅导员在工作中要注意“艺术性”,四级预警体系人员在工作中要紧抓六个时段、十四个重点群体,工作过程中要注意保密原则,维护好学生尊严;同时,要建立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档案,抓铁有痕,留下工作足迹。
最后,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曾巧莲要求各学院心理辅导员会后在本部门开展心理委员、寝室心理气象员的相关培训,培训内容至少应包括:心理委员、寝室心理气象员工作职责;春季心理危机学生排查要点及方法等。
会后,各学院(系、部)心理辅导员很好地履行了工作职责,认真细致地对本院系的心理委员、寝室心理气象员等学生骨干进行了相关培训,同学们都表示收获满满,进一步了解和明确了自身的职责与角色定位,学习到了更多帮助班级同学的知识与技能。此次培训有助于加强班级心理委员、寝室心理气象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心理委员、寝室心理气象员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纽带作用,提升了学校、学院、班级、寝室四级心理预警网络运行效率。
![](/__local/3/17/6F/71C98648A08048428529820D5E2_5A73F6BB_199FF.jpg)
![](/__local/7/BA/AB/D78F0EFFCA0E35801ED15A76E5F_E187F08D_142A5.jpg)
![](/__local/B/10/52/CEB630705C4B7478F0AED416701_D885BF76_CA81.jpg)
![](/__local/A/44/F4/D28F4A319566771956D49BDDA03_2334ED86_11931.jpg)
![](/__local/C/84/28/D57D8014C33A30D6F76247C6555_D28ABBDE_121ED.jpg)